《问道仙武世界》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书屋qbshuwu.com
利可汗,只推说北虎军要求大汗交出所有战马,兹事体大,小侄不敢主,故而回来请大汗定夺。颉利和突利本就是叔侄关系
颉利可汗闻言那个叫气啊,战马就是草原人的生命,岂能说给就给。北虎军提的这个要求简直是欺人太甚,先不说北虎军收了战马后,是否会如约让十几万突厥人平安回到草原去,就算平安回去了,战马短缺的东突厥各部,只怕会立刻四分五裂,甚至还会引来外敌入侵。
王汗大帐内,突厥诸将吵成了一片,有脾气暴躁的将领,直接建议和城外的北虎军拼了,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不过这一建议直接被众人无视了,若是真能取胜,何苦在这里商量了这么多天和谈事宜。
颉利也是心烦气躁,直接挥手让众人退下,自己好一个人静静的想一想。
突利回到了自己的大帐内,召来亲卫嘀咕了几句,几名亲卫便急匆匆的出去了。不一会,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落首领纷纷来到突利可汗这里。
突利可汗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北虎军上上下下对大汗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深感厌恶,所以无论大汗开出什么样的和谈条件,北虎军都不会答应。除非有一天,大汗换了别人,才有可能达成和谈。”
薛延陀部首领心思机敏,当即对众人说:“我部愿意推举突利可汗为大汗,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其他人一听这话,哪能还不明白,纷纷表示愿意共推突利可汗为王汗。
突利的目的达到了,他霍然站了起来,拔出弯刀,和在场之人来了个歃血而盟。
众人又商议了一阵,决定当晚就动手,因为诸部兵马已经开始断水了,此事宜早不宜迟。
是夜,颉利可汗在王帐中心神不宁。
有亲卫来禀报:“大汗,有人用箭射了封信进来,事关重大,不得不禀报大汗。”
颉利可汗:“拿过来吧。”
亲卫把信递给颉利可汗,只见信中用突厥语写了几个大字“突利欲反”。这一下,可把颉利惊出了一身冷汗,联想到突利这几天以和谈的名义进进出出北虎军一事,颉利感觉到,此事估计不会是空穴来风。
颉利可汗急忙召集心腹将领来商议,有人提议,“大汗可派人去请突利可汗来大帐议事,若是他真敢来,此事权当是个笑话。若是他推说不来,其中必有隐情。”
颉利立刻命人去突利那里,找他来王帐议事。
突利正在自己的大帐中准备起事,哪知颉利可汗的亲卫来了,传颉利可汗之命,请他去王帐议事。突利还以为是自己某部的人走漏了风声,当机立断,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砍了颉利的亲卫,然后召集各部,一起朝王汗大帐杀去,一时间杀声四起。
颉利可汗听闻突利联合诸部人马一起叛乱,顿时气得口吐鲜血,还好他的心腹诸将在此,急忙聚拢所部最精锐的四万人马,反击突利等人。
两边铁骑不可避免的互相厮杀,大家都穿着同样的服侍,有着同样的肤色,在黑夜里难辨敌我,混乱中不少人为了保全自己,盲目的砍向四周之人。
杀声、惨叫声响成一片,鲜血笼罩着整个马邑城。
此战从深夜杀到黎明,数个时辰中,突厥铁骑倒下的人数,以万为单位。
颉利可汗到底是众叛亲离,越来越多的突厥诸部在弄明情况后,选择加入到突利一方,对颉利所部的四万人马展开攻击。
最终,颉利可汗的四万亲信被杀散大半,颉利自己的项上人头也没能保住。
大局已定,突利可汗终于得偿所愿,坐上了王汗宝座。
这时,城外战鼓震天般响起,砍杀了一夜的突厥诸部,这才反应过来,外面那头猛虎已经静待多时了,现在它准备亮出毛皮下所藏的利爪。
突利可汗审时度势,知道抗拒北虎军无异于自找死路,连忙命人打开城门,放北虎军进城,而他自己则率领突厥诸部的首领,提着颉利和赵德言的首级,去城门口向谢虎王请罪
就这样,一场令天下英雄豪杰震惊的大战,以北虎军的全胜而告终。
北虎军先锋尉迟恭颇有些气恼的对谢虎王抱怨说:“殿下,末将手下的儿郎们平日里操练个不停,就为了在这场大战中一展身手,可如今倒好,仗没打上一回,地倒挖了不少,这算哪门子事啊”
谢虎王哈哈大笑,回应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再说了,我们中原人追根溯源本来就是农耕民族,把挖地的本领练好了,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
对于突厥诸部的处置,成了北虎军的首要议题。
有人建议仿效秦汉时期打击匈奴那样,把他们赶得远远的。有人则建议在内地划出一块地来,供归附之人栖息。不过谢虎王总结两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推出了自己的方案,这方案的中心思想就是“祸水西引”。
纵观草原历史,这里从来不缺强人和强大的势力。
匈奴之后有鲜卑,鲜卑之后有突厥,突厥之后有蒙古
每当中原王朝衰弱时,草原游牧民族就会选择南征,大加掠夺,洗劫一番中原大地。至于为何要选择洗劫中原大地,草原上流传着这么一则生动的笑话。
一个小孩问他爷爷:“爷爷,我们为什么要去抢中原人”
爷爷回答:“因为草原贫瘠,没有铁啊”
小孩:“抢那么多铁来做什么”
爷爷:“用来打造马刀。”
小孩:“打造那么多马刀又用来做什么呐”
爷爷:“用来抢劫中原人啊”
这简直就是游牧民族最生动的表现。
谢虎王准备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观点,当然,这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但这值得尝试一下。
谢虎王请来毕玄、突利可汗及其他突厥诸部的首领,共同商议两家的和平协议。
首先,突利可汗代表东突厥诸部,对遭受战火的马邑民众报以诚恳的道歉,并列出了具体赔偿清单。对此,谢虎王也接受了他们的道歉,这使突厥诸部首领心中稍安,看来谢虎王不打算将他们一锅烩了
然后,谢虎王和突利可汗当着在场众人的面,正式的签署了一份和平协定,双方约定,有生之年,绝不侵犯对方边境。若是一方遭遇天灾等自然灾害,另一方当施以人道援助等等
最后,双方还约定互开边市,谢虎王更直接点名,要收购草原的羊毛。对此,突厥各部首领均不明要领。
谢虎王解释说,羊毛其实有大用,它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蚕丝来制衣物。总之一句话,你们有多少羊毛,我就收多少,至于羊肉什么的,你们自己拿去吃了就是,若是觉得有多的,卖点给我们也成。
这份协议达成后,可把突厥诸部的首领高兴坏了,平日里送都送不出去的羊毛,转眼间竟成了宝贝。众人都觉得选择突利当大汗是选对了,一年里光卖羊毛这一项收入,就比去中原抢劫几次还来得多。
谢虎王更在自己的大帐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到场之人可谓是宾主尽欢。
酒过三旬,谢虎王向突利可汗问其了草原上的情况。
谢虎王:“突利可汗,你可知道汉初时期,与汉朝战过的那支匈奴军队的后人去哪了吗”
突利:“虎王殿下,据本汗了解,那支匈奴军在战败后,向西逃去,听说进了沙漠后,就再无音讯了,估计已经全部死在沙漠中了。”
谢虎王:“咦那就怪了,本王前些时候听海外回来的人讲,有一支自称是匈奴人后裔的军队,在西方来回扫荡诸国,简直富得流油,本王还准备在平定天下后,派出一支远征军,去西方转转。”
突利:“真有此事这么说来,匈奴军队最终是走出了沙漠。”
谢虎王:“应该不会有假,据说西方世界富庶非常,就是寻常百姓家里都存着几十两金子,更别说权贵了。可偏偏眼下的西方大地没有强国存在,处处都是割据局面,大大小小有上百个国家并立而存,有的小国只有数百士兵。更有甚者,直接从外面请雇佣军来守卫国家,你说怪不怪。”
突利可汗及一班突厥诸部首领恍然大悟,怪不得匈奴残余军队可以在西方大地称王称霸,原来还有这样的原因。
谢虎王也知道口说无凭,必须拿出点干货,一点一点的诱导草原游牧民族向西看,于是说道:“本王准备先派出一个商队,沿着匈奴人的足迹重新走一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诸位可有兴趣啊。当然,这中间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到两年。”
突利等人见谢虎王都开口了,哪还敢拒绝,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其中,但是这兵马到底派出多少为宜呐
谢虎王说,既然是一个商队出行,就不必太多的人,依本王看,不如就由武尊毕玄道友领头,北虎军出五百人,诸位部落各出一百人,共计一千五百人,多带些丝绸瓷器过去,看看能否大赚特赚,然后再做定夺可好。
突厥诸部皆点头同意。
由此拉开了谢氏丝绸之路的开端,也同时拓宽了草原诸部的眼界,而此行的领头人毕玄也被后人载入史册,成为了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一笔。
大唐双龙第三十七章邪王,你这是病,得治
马邑一役,北虎军以微乎其微的代价获得了全胜,光战马就得了三万多匹。当然是突利等人协商的,他们把颉利所部的战马尽数献给了谢虎王。考虑到不能让东突厥太过削弱,以防西突厥乘势来攻,所以谢虎王没对突利等人过多相逼。更重要的是,此战之后,北虎军后方稳如泰山,可以放心准备南征一事。
天下群雄见北虎军愈发强盛,连东突厥那么强大的势力都被打趴下了于是各自都打起了小算盘。
江淮豪杰杜伏威又派人送来五万两黄金,这厮的理由竟然是上次蒙谢虎王出手施救以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好,一顿可以吃五大碗饭简直比生病以前还好,这点黄金是为了表示谢意。
谢虎王听闻后,差点没被茶水呛着,直叹杜伏威脑瓜子灵,是个妙人。引得旁边两位王妃一阵大笑。
东溟派的单美仙东溟夫人携女儿单婉晶并整个东溟派来晋阳投靠其母祝妍。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现在天下大势已明,东溟派再也不敢到处卖兵器,不然难保有一天惹怒了谢虎王,瞬间就让她整派化为飞灰。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祝妍亲手杀了边不负,算是给单美仙报仇了,这也是她母女两和解的根本原因。
此外,名噪一时的“双龙”寇仲和徐子陵不知被宁道奇用什么办法收为关门弟子,径自带回山门,悉心调教起来。据说寇仲因为嚷着要下山去争霸天下,被宁老头强行教育过多次最终,小寇子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老老实实的跟随宁道奇修行起来。好可怜滴小寇子
北虎军南征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各部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拔得头筹。
这一日,谢虎王处理完了公务,正在伸着懒腰,准备回去和两位王妃用膳了。
突然,谢虎王觉察到了什么,他先吩咐下人们出去,然后又拿起大案上的公文,装模样的看起来。
一炷香功夫过去了,谢虎王心中甚是烦躁,暗道:“好你个影子剑客,本王原想和你见上一见,不料你在七十丈外就停步不前,你这是准备干什么,难道是想引得两位王妃发怒,来找本王的麻烦不成”
谢虎王等不下去了,两位王妃还后院等着本王回去吃饭呐
“咄”
这一声从谢虎王口中发出,寻常人等均未听见,不过那七十丈外的影子刺客杨虚彦则像挨了雷击一般,直挺挺的从外面的房顶上栽了下来,被下面虎王府的侍卫发现,一把擒拿住了。
谢虎王也不去理会什么杨虚彦,他把手中文案随手一丢,拍拍屁股,哼着小曲,自顾回后院去和大宅女、二宅女用膳去了。他心想,“抓了小的,不怕大的不来相救,到时候正好一睹石邪王风采。”
果不其然,几日后的一个上午,虎王府外来了个重要的客人,他就是声名远播的大德圣僧。邪王石之轩有几个身份,一个是官员裴矩,另一个就是大德圣僧。
谢虎王看着眼前这个有模有样的得道高僧,心想:“若不是知根知底,任谁也联想不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邪王石之轩”
宾主双方聊了起来,上到天文地理,下至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甚至还聊到了佛法,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赏之意,颇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角
谢虎王有心要敲打一下石邪王,开口问道:“圣僧
谢山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