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屋

6、红楼梦 VS 回家的诱惑

灯巷曲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红楼梦的感受分三个不同的时期,大学毕业第一次看,因为知道是最受赞誉的四大名著之首,看得时候只觉得很高明、震撼。

两年后又看,那时候已经初步具备杠精属性,连红楼梦都想挑一挑。当然,如果要挑剔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就只能是站在现代小说的常见写作套路的角度上去挑。

首先我发现,红楼梦里每个情节都很鲜活、容易记住,但一些玩乐作诗情节发生的顺序会记不清,比如咏海棠,咏螃蟹,咏梅,赏月作诗,灯谜,击鼓传花,夜宴,吃鹿肉……谁先谁后搞不清。

这是否说明,这类情节并没有很强的故事线的推动力?

我不知道术语叫什么,我所谓强的推动力,举个例子,一般大家很容易记住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对战二郎神、被压五指山的顺序,因为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一个冲突推动情节往前走,激出下一个冲突,就这样链锁反应一样往下发生,一环扣一环。

而红楼梦要想记住顺序,对我而言就需要一些参照,比如元春在场的作诗当然就发生在早期,薛宝琴邢岫烟等在场的就发生在中后期,总之无法单凭情节判断出先后。

————

其次我感觉伏线、谶语这类的使用频率有点太高,梦境预示现实的使用频率就挺好。

谶语真的很能给读者带来冲击,读者读到后面,想起前面的暗示,心里很容易产生唏嘘,如痴如醉。我自己写的时候也拼了老命地想要去仿效曹公。

所以,这必然是个好东西,但站在现代的角度,似乎有点用太多了。

我当然同意曹公的高明,但认为那主要表现在书中人物刻画之生动、线索捋得之清晰、故事之荡气回肠,至于这里那里加一个谶语,有些当然也高明,但大部分似乎没有前面几项更需要技巧。

比如,作者知道惜春最后会出家,就在前面给这个人物加一句“若真剃了头当姑子去,这花儿可怎么戴呢?”,这应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

再比如放风筝,写探春的风筝飞走暗示探春将远嫁,外加旁人命运的一些暗示,似乎也没有什么技术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放风筝这节抛开伏线作用,单看情节的话,并无承接性也无推动力——它的发生不来自之前任何一件事,这件事写完,就完了,也不引出后面的事,只是呼应一下最后探春的远嫁。现代的小说,如果用这样多的笔墨只为设伏线呼应后面,是很少见的。

类似情节还有很多,通常就是我记不住顺序的那些,也就是那些主要为刻画人物和设伏线,但推动力不大的情节。

————————

直到后来看到一部剧叫《回家的诱惑》。

我并没有看过一集,但大概知道套路。它有韩国丈夫版、韩国妻子般、中国妻子版共三个版本,可见这类故事的受欢迎程度。

吸引人的原因大概就是,狗血恶俗,情节夸张,大起大落,重生逆袭等。故事主线:好妻子不化妆不打扮非常朴素,她的坏闺蜜勾引她的渣老公,两人狼狈为奸谋害好妻子,好妻子大难不死,改头换面,变成魅力无限精英阶层大美女,回来复仇,主要手段就是勾引渣老公离开坏闺蜜,再抛弃渣老公。

这么一比,红楼梦那些琐碎和平淡就显出高明了。《回家的诱惑》情节绝对不平淡,绝对环环相扣,但看完就是一笑了之,一般的成年人,再怎么废寝忘食追着看,也清楚知道它的肤浅狗血庸俗,知道它属于没份量的那一类。

而红楼梦虽然一路平淡,但平淡到最后,看完,却会感觉到一种从心底蔓延开的感慨和震撼。因为那些平淡看似无用的细节,其实是为全景式地让人融入,感觉旁观着那一切,才有那样撼动人心的效果。

新书推荐

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神话从宝莲灯开始明末之我若为王炼器家族:我炼器天赋负99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殊途仙路莫名其妙去修仙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开局就和校花分手只为了系统奖励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组织征途英魂HP之和格林德沃当校友的糟心事说好只渣江少,沈总怎么先哭红眼后世之劫从双灵根到全属性剑道天骄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古代种田招婿斗宅门舌尖上的妖管局红楼王权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让你做炉鼎,你把师尊拿下了?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足球,被皇马放弃后,我成了神级前场自由人无尽战场:从夜之城开始造马甲被师尊拒绝后,病娇徒儿黑化了末日小可怜的逆袭之旅综影视,宜兮的穿越之旅如懿传之所有人双商都上线斩神:我是王者英雄代理人被全家抛弃后,皇家催我认祖归宗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堕落大骑士盘说抗战: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你是男的还是女的?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轻点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