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当这周瑞家两口子在客栈的房间里发愁的时候,同行的小厮银锭咋咋呼呼跑了来敲门,气喘吁吁道。
“传旨的公公来了,去了林姑爷家!一遛的高头大马!”
这小厮没见过世面,那戏文都是这么演,这宫里有什么好东西送来,来贾家的也都是公公,是以在银锭的概念里,传圣旨的人都是公公。
若是那传旨的人晓得这小厮称他为公公,保不齐就是给他一顿打!居然敢这么称呼天家人!这起了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正中的,正是那十一殿下安乐王,寒继。他前脚才听说这林家重阳宴上出了丑事,暗自遗憾自己因得要回宫中过中秋,错过了一出好戏,不曾想随后却又传来了林如海殁了的消息,今上斟酌一二同皇后商议之后,下了旨意。这十一殿下如今清闲得紧,倒是自告奋勇,讨了这传旨的差使。
林家院子主厅里只跪了黛一人,因为这林家如今就只有她一位主子了,下人们是没这个资格接旨的,只能回避在厅外,跪了一地。宣旨的倒当真是一位公公,好在嗓子并不是那么尖利。
“林家世禄之家,却也,世代忠君勤勉,有女黛,聪慧敏捷,端庄淑睿,知书识理,怜其父丧无依,着即册封为从三品承安县主,特赐家财,望尔尽心守孝,钦此!”
黛接旨谢恩后,十一殿下又道:“今上说了,县主还请安心守孝,孝满之后再进京谢恩不迟。”
因为是宣旨,十一殿下穿的是自己的朝服,言行举止也不似之前那么冒冒失失,好歹有了些殿下的模样。
黛再拜谢恩,因为林家如今重孝之期,略知礼节的都知道不宜叨扰,是以这传旨的人倒是没有多做逗留。林管家给来人备了荷包,却被推辞了,那公公说日后还会得见,倒是不急于一时,林管家应了,将他恭敬送出门去。
这宣旨的公公也不容易,毕竟这位殿下盯着呢,也不敢做什么动。
黛将旨意收了起来,林如海对她说过,他向今上进献金矿之时,假托的是久未归家的小女在书阁看书时,机缘巧合发现有金矿的羊皮被夹在一本破旧的杂记之中。是以林如海探知之后,不敢私藏,将此物呈给今上。
然而今天的旨意中并没有提及金矿一事,说的都是些场面话,看来这金矿必定是价值不菲,上面连林家的几世积攒的万贯家财也赐予了她。
虽然封了县主,也不过是个从三品的虚衔,并没有食邑,不过赐下这些家财,比之食邑来说,实在是实惠多了。黛原先想着,林如海一去,她便成了白身,自家库房中有些东西再好,她也是无法享用的,如今有个县主的名头,行事确实会方便许多。
接了旨意后,家中的东西,该封存的封存,该搬走的搬走,又在扬州徘徊了二十来日,腊月初,趁着这运河还未冻上,林家留了看守宅子的人,便举家往苏州去了。至于那周瑞家的,再打听到黛被封了县主,还有了品阶,更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这黛是从三品的县主,而王夫人只是五品的孺人。
这两口子也只能灰溜溜回去,想着抬出贾母来,或许能压一压,且那琏二爷之事也得回去好好分辨一二,这贾家好歹也是要给个交代的,反正贾琏是大房的,是以周瑞家的,倒是没那么心急。
不过这扬州城中有些人家还是急眼了,深恨当时自己目光短浅,想着林家怎么说也就到头了。如今圣上还下了旨意,就说明这林家圣眷依旧,更有些下的,后知后觉,居然懊悔自家为何不试着和林家结亲!搞不好今后家中子孙就可以取个县主回来,那林家姑娘瞧着虽不是好生养的,但是能取个县主,也是光耀门楣的,何况林家还有那么多家财。
然而这些与黛并不相干,一行人路上颠簸了几日,终于住进了苏州祖宅。
苏州的宅子才是林家的祖宅,虽然林家先人的长眠之所在扬州城外,但是林家之前几辈都长于苏州,林如海昔年还在姑苏学院求学,长得又出挑,若不是因为接连遇到父丧母丧,当年恐怕连中三元也未可知,但最终也是得了个探花。
据说当年今上原是想给林如海排个榜眼的,奈何那时虽然林如海已然而立,但是依然一表人才,是以点了探花。毕竟林如海在求学之时,就是姑苏学院出名的才子之一。
黛年幼时也曾在祖宅之中住过一段日子,只是那时也就一两岁,故而没多少印象。林家并不缺钱,林如海调任至扬州之时,索性把原先自家在扬州宅院周围的屋子都买了,重新改建一番,才有了扬州的林府,是以林如海在扬州,并没有住官邸,住的是自家的房子。
主宅毕竟是主宅,院子多不说,园子也更大。虽然江南建筑,与京中不同,但黛估摸着,这林家的主宅,和荣国府再加上大观园差不多大小。想来先人置产之时,也希望林家能子孙满堂,世代绵延,是以院落花园,都是精雕细琢。这祖宅的库房之中,也存了不少东西,不知前世,这亭台楼阁,又落入了谁的口袋?然而如今黛既然住了进来,必定不会再让人染指分毫!
这祖宅自林如海带着黛来苏州那趟时,就开始着人修葺,是以黛住进来之时,已是事事打理妥当,黛原想将主院空了出来,但林管家说先时修葺主宅时,照着林如海的意思,这主院就是比着黛的喜好布置的,从今往后,黛就是这林家的一家之主,纵使孝心可嘉,也不应移居偏院,是以黛最终就住了这主院。
也不知为何,这主宅偏偏主院没有名字,黛便叫紫鹃研了墨,大笔一挥,写了‘承安居’三个大字。黛虽然不涉朝堂之事,但也不得不佩服今上消息之灵通,这林如海为她取的字并未传开,这上面的旨意就写了来。黛总算知晓父亲生前为何总是小心翼翼了,今上果然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
“姑娘,有人递了帖子到门房,还请您看一看!”
黛写下的大字墨迹还未干,荷姨娘匆匆捧了张帖子进了书房。
者有话要说:要不然这样吧···如果收藏满200,我就加更一章
···恩,我码字挺慢的
···大家不要嫌弃一章少··
第22章守孝
二十二、守孝
黛接过那帖子,心下纳罕,她如今身上还有重孝,是不宜出门走动的,更不要提登门拜访别家,就说勉强能出门,怎么也得守孝满一年,这帖子及其一般,并不是那么精美。
黛打开一看,见这字虽然是正楷,但是却透着苍劲飘逸之感,写字之人功力定然不俗。细细读来,原来是顾远的夫人姜氏给黛下的帖子。说她/想与黛结/交一番,但是黛如今不便出门,而她却要与夫君出门远游,与黛相约重孝之期后一聚,恐黛在孝中无趣,特送了几本字帖来给黛解闷。
“真是一手好字,如今瞧瞧我写的,真是上不了台面。”
黛瞧着自己写的那几个大字,原想着让林管家拿去做个匾额的,如今见了这帖子上的字,倒是没了这个想头。
“哪里,我瞧着姑娘这字写的最好,你们说可是?”
荷姨娘将那写了大字的纸张拎了起来。
“正是呢!我也觉得姑娘的字最好看了!”
雪雁和紫鹃也很给面子。
“你们看我,自然是样样都好的!”
黛微微一笑,又问,“送来的字帖在哪里?”
“张姐姐觉得不放心,正在检视呢!”
荷姨娘面上有些尴/尬,觉得张姨娘是不是小心太过了。
“是该如此,毕竟咱家如今这种状况,多多留心也是好的。”
黛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前世在贾府见识过抄检大观园一事,如今林家只有她个女儿家,饶是她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来往物件还是要谨慎,张姨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此行事,也不算是越俎代庖。
“这字奴婢拿去给林管家,看他能不能找个女师傅,姑娘这院子,也该有个名儿了。”
荷姨娘笑着将纸卷起来,“承安居,姑娘今后一定平平安安的!”
黛倒是没有阻着荷姨娘,也就让她去了。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因为在孝中,先时有些鲜亮的衣服就不能沾,林家给上下都新做了一批冬衣,虽然在守孝,但年也要过的,虽然这年必定是不能沾荤腥,可一应的祭祀,并不能少。
黛自知事以来,并没有在家中祭过祖,好在两个姨娘和管家都是老人,往年祭祀都是他们准备,荷姨娘正好来了月信,并不敢沾这些,躲得远远的,连黛院中都不去。
过了年,守了岁,新年第一天,照着黛的吩咐,林家下人们都得了赏,不单是祖宅伺候的,其它处做活的也都有赏。黛吩咐守孝这些年,各处租子减一成,她不能见外男,所以专门把各处的管事婆子召集起来,一来是分发赏赐,再来是提醒各位不得私抬租子,贾仁义一家更是前车之鉴。
这些老婆子有老实的,但也有那么几个,上次清理下人并没有抓到,想着林如海去了,这主家就一个小丫头,自然是好糊弄,想着自己好日子就要到了,见黛训话也是口不对心的应下,殊不知一来黛前世在那贾府,看人眼色多了,没那么好糊弄;二来约莫是黛感知到了自己曾是天界的绛珠仙子,有了些灵力,对着这些坏心思,自是可以察觉得到。一时这些人散了,黛让张姨娘取了名册来,执笔在那名册上点了几个名字。
“我瞧着这几个心术不正,且注意着些,如今爹爹才入土为安,若是再出了那种事,只恐爹爹在泉下难安。”
黛将那名册又还给了张姨娘。
张姨娘接了册子,将这些人和她们所在的庄子都默默记了下来。
“若是今后我这身子能好些,出了孝倒是想去各处庄子逛上一逛,起码要亲眼瞧瞧,家中各处产业如今是何模样。”
黛叹道。
荷姨娘如今负责黛的膳食,也很发愁,这孝中碰不得荤腥,可黛这身子骨,虽然沾不得大荤之物,但若全然都用素的,如今正长身体哪里使得。虽然陈老大夫的药膳里,也有几道全素的,林如海丧事之时,先时操持过林家重阳宴席的那厨娘也来帮忙了,荷姨娘便也向那人偷师了几道养生的素食,可如今看来还是不够用。
荷姨娘最欣慰的是,虽然黛如今都只吃素的,这些日子也只是有过几次小小的伤风,吃三两天药剂就痊愈了,只是冬日里凉,烧了炭火,黛总是有些咳嗽。
来年暖和的时候估摸着还是得再将这宅子改上一改,仿着那北方的屋子,烧上地龙,或是起个炕。比着如今守孝的规矩,过了一年,就可以用些鸡蛋鸭蛋这样的小荤,荷姨娘数着日子,还有八个来月,想着这八个月的菜色,她又发起愁来。
清明的时候,黛祭祖之后,便在那庄子里住了一个来月,从桃花灼灼一直住到四月芳菲散尽。在庄子里,她每天都会去坟园一趟,给安息在园中的林家先人们带上几枝花,顺便也给守墓的张老爷子送饭,老人家的好处就是活的日子长,经得事多,所以故事也很多,黛每次去都会待上小半天,听张老爷子给她讲故事,故事故事,自然是故人之事。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黛无缘得见,倒是从张老爷子这里听了不少。
园子里的荼蘼花开的时候,黛辞别了长眠地下的爹娘和诸位长辈,嘱咐园子里的人好生照顾张老爷子,乘着那辆紫檀马车回转了。黛实在是很喜欢这马车,是哪怕是从苏州赶到这园子要走好一段水路,她还是兴师动众,把这车子一同搬到船上带了来。
黛回到苏州祖宅的第二日,宅子里的花尽数开放,一时间家中下人啧啧称奇。因为在孝中,今年黛的生日十分简单,平平静静的就过去了,也没有出现去年花开的奇景,不知为何,直到黛出门去扬州的庄子之时,这家中也不见花开。
小说推荐:《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零点小说网】《全民星海时代》《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炼道升仙》《圣拳!》《了了》《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沧澜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