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帝国》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书屋qbshuwu.com
10年,米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计出了世界第一颗精简指令集处理器risc-i,也就是risc芯片第一代架构,
这款risc芯片构架的特点是:指令格式和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如位的指令)、且指令和寻址方式少而简单、大多数指令在一个周期内就可以执行完毕,指令是十分简单有效,
相对于cisc芯片架构,其指令长度通常是可变的、指令类型也很多、一条指令通常要若干周期才可以执行完。并且,这些指令使用的频率却相差悬殊,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0%。
而余下的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在指令设计上十分不合理,非常复杂,
…
所以,当risc芯片架构出现后,后续研发新的处理器体系结构都或多或少地参考采用了risc的概念,甚至有些典型的cisc处理机中也采用了些risc设计概念,比如英特尔公司的ium等系列芯片。
而在risc基础上研发最成功,第一个商业化的实例就是arm,
虽然说芯片架构的基础发展出来的,但是,内核指令集已经完全不同于risc芯片架构,处理器除了本身是32位设计,同时也配备16位指令集,这样的话,提高了芯片性能和灵活性,芯片架构是非常有特色,根据不同用途,研发出不同型号的处理器架构,所以,arm芯片架构除了不适用在电脑芯片上,基本垄断了所有的电子产品的领域,非常强大!!!
在21世纪,即使强大的世界一线芯片商:高通,水果,三木桑,研发的芯片基本都是采用arm芯片架构,强大之处,特别,是在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arm架构基本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无可替代!!!
…
重生前的李飞,在千禧年前是身在米国,也注意到了芯片架构的商业化取得了成功,并在千禧年回到华夏国后,准备以risc架构,开发手机芯片,
只不过当时短视行为,在坚持了不到5年时间,就放弃了risc架构,全面转向arm架构,
…
直到2010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设计出新的指令集架构。也就是说,risc-v架构诞生了。
而risc-v的“v”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是从10年研发第一代risc-i,再到第五代指令集架构,二是它代表了变化(variation)和向量(vectors)。
研发出risc-v芯片架构是免费开源的,无需付费授权,允许使用者修改和重新发布开源代码,也允许基于开源代码开发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
…
除了risc–v免费开源的优点,还有就是risc-v架构的指令数目非常的简洁。基本的risc-v指令数目仅有40多条,加上其他的模块化扩展指令总共几十条指令。并且,risc-v的规范文档仅有145页,而特别架构文档的篇幅也仅为1页
相对于指令数目和规范文档,指令多得无法计算,并且不同架构型号,指令也互不兼容,其规范文档多达上千页
…
总之,risc–v芯片架构是非常不错的,可以根据具体芯片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指令集做出不同的指令集架构。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可以设计服务器cpu,家用电器cpu,工控cpu和用在比指头小的传感器中的cpu。
…
随着risc-v芯片架构出现后,芯片相关的研发工具也越来越完善,例如编译工具链,仿真工具等,
不过,现实比较遗憾的是,在21世纪,国内由于risc-v芯片生态链的问题,在芯片商业化上,完全比不了arm芯片架构,芯片设计公司很少以risc-v芯片架构去设计研发芯片,
这样的话,就造成了risc-v芯片只是在实验室上…,在商用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
现在李飞重生到16年,可以弥补这种遗憾,还处于迷茫期,大约一年后的时间,arm才好转,开始盈利,
…
重生到16年后,李飞有的是时间和资金,只要积累原始的资金足够后,马上招聘研发人员,进行risc芯片架构研发,一样,在risc芯片架构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时,既保留risc芯片架构简单直接的优点,也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芯片架构内核,
小说推荐:《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抖音书院】《娱乐春秋》《家兄嬴政,谁敢杀我?》《乌龙山修行笔记》《天命之上》【全本看书网】《娱乐春秋》【恋上你看书网】《1978合成系文豪》
树叶上的水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