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屋【qbsh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最新章节。
作为“朝中大佬”,王允虽然偶尔会表现得和董卓不对付,但李儒也不敢对他太过不敬。
哪怕是董卓,大多数时候都要和王允客客气气地说话,何况是李儒?
当然,这也和王允并没有在明面上和董卓撕破脸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司徒也是三公之一,只要没有在明面上撕破脸,必要的尊重还是要给的。
尽管未央宫中空间已经非常紧张,但王允仍然能够享受到一处大殿,作为一家人生活起居之所。
送走前来“探视”的贾诩,王允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却怎么也猜不到贾诩的来意。
忽然,王允想到了什么,连忙唤来下人,问道:“刚才平津都尉送了什么礼物来?”
“回老爷,是一册书。”
下人连忙取来一卷竹简,双手捧起,恭恭敬敬地递给王允,“老爷请过目。”
王允接过竹简,只见上面写着:太史公书,卷四十三,三十世家,赵世家第十三。
作为司徒,又是太原王氏出身,大名鼎鼎的,王允当然是看过的。
见这明显只是普通的手抄本,王允皱了皱眉。
以贾诩的精明,就算是抠门,只送这一册书,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要知道,竹简书的容量是很小的。
为何越是古老的书籍,文字就越简练?
就是因为,一片竹简,压根写不了几个字。
一卷竹简,少则七八片,多则十几片,最多也就记载百十个字,若是用语不够简练,根本记录不了什么内容。
就算这年代的书籍非常珍贵,就这么一册……
打发叫花子呢?
老夫好歹也是个司徒,你就对老夫这么不敬?!
王允带着一丝纠结的心态,翻开竹简。
儒家崇古,喜欢研究史学,对于大名鼎鼎的,王允非常的熟悉,几乎可以说倒背如流。
一卷竹简的内容很少,王允粗略扫了一眼,立即注意到一个细节。
这卷竹简之中,似乎少了一段内容。
王允眼神一凝,立即命人取来自己家中的藏书,找到对应的这一卷。
两相对比之下,王允立刻找到了缺失的那一段。
“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於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
这一段所讲的,是秦昭襄王嬴稷继位的典故。
秦武王死后,因为无后,只能由其弟弟嬴稷继位。
而当时,嬴稷正在燕国当质子,赵王认为这是一个交好秦国的机会,于是派人去燕国救出嬴稷,并将其送回秦国继承王位。
有趣的是,这一段记载,和当中的记载有明显的矛盾。
后者的记载中,是燕国将嬴稷送还归秦,没有赵国什么事。
同一个作者、同一本史书,出现这样的矛盾,其实在当中非常正常。
王允在意的也不是这一点记载上的矛盾,而是想要知道,贾诩想通过这卷,来表达什么。
“莫非……”
联想到宫中的局势,王允不由浮现出一个猜测:“贾诩要我救陛下出宫?!他认为外边的敌军会是救星?!”
王允会这么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秦昭襄王嬴稷继位的典故当中,若是按照的记载来解读,赵国在设法从燕国救走嬴稷之后,并未直接送他回秦,而是绕道在赵国停留了一段时间。
后人对此的解读是,赵王在送嬴稷归国之前,需要与其面谈,以确定双方之间的盟约,作为“解救”嬴稷的代价。
从后来的赵国人楼缓入秦,一路坐到丞相之位,也可以大致推测这一记载更符合事实。
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嬴稷和赵王之间是有约定的。
当然,后来有没有遵守,那又是另一回事。
以此来推断的话,是不是可以将贾诩的意思理解为,外面攻城的大军,愿意拥立陈留王刘协,以换取好处?
这并非不可能。
如今皇帝年幼,不能亲自理政,自然需要大臣辅佐。
如果能以拥立之功,换来一个辅政大臣的位置,当然不是不可能。
其实,王允自己,想要铲除董卓,拥立刘协,除了忠于汉室的念头之外,也是为了权势、地位。
越是细想,王允就觉得这个猜测越符合真相。
如今的皇帝,陈留王刘协,处境与当年的嬴稷十分相似。
秦武王举鼎而死,没有留下遗诏,也没有子嗣,其弟质子嬴稷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受困于燕国。
汉少帝刘辩被董卓毒杀,同样无遗诏和子嗣,仅有一弟,陈留王刘协,虽然已经从法理上继承了皇位,但人身自由和安全,都受控于权臣董卓,政令不出门,不但形同傀儡,就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若是有人能将刘协从董卓的控制下解救出来,岂不是和当年解救、护送嬴稷返秦的赵国一样,能得到天大的好处?
此时,董卓不在长安,要从李儒手中救下刘协,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至少王允有把握做到。
但,让他纠结的是,外边攻城的大军,究竟是什么来历?
他们,会不会是陈留王……不,陛下的“赵武灵王”?
对方,是否有能力在董卓的反扑之下,保住皇帝?
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人!”王允唤来一名心腹,低声吩咐道:“去想办法打探一下,外边攻城的大军,到底是哪一路诸侯的人。切记小心,不要让李文节听到风声,可以从贾文和那边着手……”
……
王允,并非是贾诩所联络的唯一一人。
事实上,在贾诩的暗中串联之下,所有反对董卓、李儒的力量,已经串联在一起,蠢蠢欲动,随时准备搞出些“大动作”出来。
未央宫外,大军攻城已经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因为未央宫的地形相对狭小,郭汜手下的两万多人,可以相对轻松地布防。
攻城的大军,也不可能完全展开。
最多也就三四万人同时进攻罢了。
这样的压力,防守一方短时间内还是能够扛得住的。
何况,因为未央宫内重要的人物实在太多,一些大范围的杀伤性手段不好使用。
比如爆裂箭洗地,这样打的话,破城倒是容易了,但洗地之后,未央宫里边的“人质”,估计也活不了几个了。
攻打未央宫,为的不是抢夺一座被摧毁成废墟的宫殿,而是要控制里边的皇帝刘协、大臣王允、蔡邕等人。
刘协自然不必多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天子得活着才有用。
若是天子死了,那就成了谋逆造反,名声不会比董卓好到哪里去。
至于其他人,秦霄的打算是,能收服多少算多少,但凡稍微有点能力,秦霄麾下肯定有他的用武之地。
反正有神秘基地在,a级和a级以下的英雄,无论是否真心,只要在投靠之后,都会达到百分之百的忠诚。
至于s级和s级以上的英雄,整个长安城内也没有几个,到时再针对性地谋划便是。
而想要收服这些人,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在战乱中随随便便地死了。
为了保证这些人质的安全,或者至少保证其中大部分人能活到攻城结束,一些无差别的大范围杀伤手段肯定是不能用的。
不过,攻城战打了一会之后,秦霄就慢慢放下心来。
守城方的士兵虽然精锐,但也就相当于四阶到五阶之间的军队,无论是个体战力,还是整体配合,都要比背嵬军略微逊色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